在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康复训练中心,35岁的小伙邵海朋正满头大汗地进行着康复训练。他的腰部和双腿穿戴着一套神奇的黑色“机甲”,名为“外骨骼机器人”,这项先进的科技如同为他提供了一副外置的骨骼,助他一步一步走出高空坠落后带来的阴霾。
自从遇到意外下肢截瘫后,他依靠轮椅出行。然而如今,在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下,他已经能够拄着拐杖走上几百米的路程。2018年,邵海朋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分阶段跑完全程马拉松,而在2022年,他竟然成为了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手。这位东北小伙子信心满满地表示:“我想把拐杖丢掉,实现独立行走!”
外骨骼机器人为何如此神奇?据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蔡小辉介绍,其原理基于神经中枢重塑,通过可穿戴的设备杏彩体育帮助偏瘫、截瘫患者恢复科学的站立和行走姿势,促进肌肉力量的增长与神经恢复。在这个过程中,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强胃肠消化能力,甚至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尽管外骨骼机器人的原理看似简单,但其背后隐藏的技术其他方面却极为复杂。其中,确保人机贴合度和算法的精准度是两大技术难点。记者了解到,外骨骼机器人在用绑带固定的同时,利用精确的算法控制各个部位,从而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例如,对于因长期弯曲而导致膝关节不灵活的老年患者,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自适应他们的关节状态,进行合理的调节。
相比传统的康复器械,外骨骼机器人在训练效果和恢复速度上都具有显著优势。邵海朋表示:“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精准、更科学的康复训练,甚至可以带回家,方便随时进行训练。”
据悉,虽然我国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起步稍晚,但在前沿的应用及治疗效果上,已具国际领先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现在的新一代外骨骼机器人甚至融合了人工智能(AI)技术,能够通过传感器识别患者的运动意图,并根据地面的情况提供相应的运动助力。
根据《中国脊髓损伤者生活质量及疾病负担调研报告2023版》,我国有约374万名脊髓损伤患者,每年新增约9万人。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已经杏彩体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中投入使用,许多地区还将其纳入医保范围。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外骨骼机器人能向轻量化、低价化、智能化发展,有望让更多家庭享受到这一前沿科技的便利,真正像家电一样普及到每一个需要的人群之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