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颗牙齿,3D打印设计来一颗;需要换个椎关节,3D打印设计做一段;现在,需要假肢或矫形器,也能启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作了。今天上午,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假肢矫形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系统启用,这意味今后我省肢残患者可以告别原来的石膏采样设计的旧模式,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用上更贴合的假肢。
轻松的表情、矫健的杏彩股份有限公司步伐,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跑步者是一位残障人士。24岁的杨昊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不过,如今的他,凭借假肢不但可以正常行走,还可以做一切他想做的运动。
帮助杨昊实现运动梦想的,正是江苏省伤残人康复中心引进的一款新型机器人。以往需要制作假肢或矫形器的患者,都需要通过用绷带和石膏采模型,现在,技术人员只要用扫描枪对准患者扫描一圈,患者肢体的相关信息就采集到了电脑中。接下来的制作过程,就交给假肢矫形器七轴机器人去加工、雕刻。
由于3D技术的应用,机器人雕琢出来的假肢与人体更加贴合。此外,根据统计,我国专业的假肢矫形器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而需要假肢矫形器的患者以及残疾人非常多,3D技术的应用也将方便更多偏远地区的患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数据采集,让他们也用上更舒适、贴合的假肢。
记者还了解到,3D打印假肢的价格和传统假肢价格接近,但是制作周期将会大大缩短。(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邓曦 杨文斌)